array(2) { ["show"]=> string(6) "166733" ["pagespara"]=> string(11) "show-166733" } 阿尔及尔之战-爱影评-

{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阿尔及尔之战

电影 𝄐 0
电影类型:1966-09-08(意大利) | 剧情 战争 历史 | 阿尔及利亚 意大利 |2小时1分钟
导演:吉洛·彭特克沃|
主演:Brahim Hadjadj|Jean Martin|Yacef Saadi|Samia Kerbash|Ugo Paletti|
年份:(1966)

  《阿尔及尔之战》这部半纪录片获得了1966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国际影评人大奖、威尼斯城市大奖及提名3项奥斯卡。影片以阿尔及利亚争取独立为背景,讲述了在阿尔及尔这座城市里,地下运动组织——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人的战斗。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后开始试图脱离法国的统治;如同发生在印度支那的故事一样,法国人悲伤地发现,他们就像一个出了洋相的魔术师,本来只该变出一只鸽子的,他们的帽子里却飞出了一窝鸽子,而他们完全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如果说拥有“日不落”称号的英国终于看到了太阳落山的话,那么法国人的60年代几乎就是进入了深夜。    表面上,阿尔及利亚人仍然顺从着法国人的统治,而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一个叫阿里的首领用一种严密的组织方式开展着他们针对法国人的暗杀行动,这个组织的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上司和他发展的两个下线,这样,一旦某个链条出了问题,整个组织却不会被根除,因为你只认识三个人,其他的人你都不认识。在行动中你会得到不认识的人暗中相助,他们会悄悄塞给你一支手枪或是一个炸弹。这个被法国人称为“无限增长的虫子”的组织让占领者吃够了苦头。警察被暗杀、酒馆被炸,而法国人根本找不到凶手。因为他们就是那些缠着头巾的女人,他们就是那些懵懂的孩子,他们就是那些本分的果农,他们都是,但他们又都不是,他们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是平民。    摄影机平静地扫过每个血腥的场面,只有在急促的鼓点中我们可以预感到又一个暗杀和爆炸即将开始。影片贴着真实的场面速写着、记录着、切换着,这里没有主角,它更像是一个纪录片,至少是半纪录性的,只有法国方面的最高行政长官布置如何捉拿阿里的情节才显得像一部故事片。   特别是在几个爆炸的场面上,导演的功力显得炉火纯青。有三个预谋的爆炸案,三个女人从容地通过了法国人的检查站,然后分别在两个酒吧和一个机场就位。在酒吧里,人们正在随着音乐起舞,没有死亡来临的先兆,女人平静地将藏有炸弹的包移到桌下、移到吧台边。周围,是正在吃冰激凌的孩子的脸,是正在说着情话的男女的笑声,是好色男人暧昧的眼光和挑逗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希区柯克式的悬念,但是那里至少有Last minutes rescue,或是007中邦德的出现。这里没有。炸弹响了,生命粗暴的结束。街对面另一个酒吧的人们冲了出来,也许是习惯了这样的惨案,他们说了句:“我们还是回去继续跳舞吧。”旋有转身回去,未几,在另一声巨响中,他们也跟随着前一波人搭乘最新的冲击波去了天堂。    导演不喜欢用长镜头来停留观众的注意力,总是在你想回味某个场面的时候,他不由分说地就切到另一个场景中;同样,他也反对用快速地剪切来加快整个事件的进程,这使我们至少在中途可以去上一趟厕所。  阿里的藏身之处被发现,他拒不投降,法国人下令炸掉那个地方。在外面围拢的人群里,分明是妻子的泪水,分明是母亲的绝望。阿里死了。法国人得到了两年多的平静。然而就像一个注定要独立的人一样,没有了阿里,但决不等于没有了情绪的继承者,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再次掀起了波澜,实拍把我们直接领到现场,去见证砖头、石块、坦克、子弹、硝烟、鲜血和泪水。  阿尔及利亚人最终胜利了。丘吉尔曾宣称殖民地的人民尚未成熟到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地步,因此拒绝承认民族国家的独立是进步的潮流,他认为,这只会导致更多的冲突、流血、贫穷。半个世纪就快过去,我们无奈地发现,丘吉尔的观点至少不是错的,有几个殖民地能像香港那样的幸运呢? 


上一篇 战术突击队

下一篇 Sette contro tutti